葉偉麟的教養小法則

香港這個變化急速的城市裡,競爭似乎已是一種刻於生活裡的習慣,連對孩子的成長,都用盡法寶,期望可讓孩子於人生路上遙遙領先。然而,社會所判定的標準「成就」,有是否適用於每一個人身上?有時候,用錯教育方式,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規限了子女的成長,今期有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為讀者分享教養小法則,好讓家長們能夠發揮子女的個人獨特潛能與天賦。

個別了解 讓孩子發揮天賦

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就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他們所耀眼之處,家長不必比較:「每個小朋友都是不同的花朵,有著不同的生長周期,大人們只要給予合適的環境、足夠的養份,他們就會開花。」每個小朋友都有著不同的個性,從而塑造出不同的潛能與天賦,因此身為家長,不應用同一樣的準則,去對待不同的孩子。家長很多時會步入思想的誤區,比如和孩子玩耍的時候,卻將過程功能化,要孩子必須從遊戲中有所領悟;但其實孩子在玩樂時,他的專注力、自控能力、好奇心等發展得以增強,已對小朋友的成長非常有利,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如果家長硬要讓孩子的遊戲目的化,令孩子覺得這些遊戲只是一種學習,反而會抹殺了他們的好奇心。

鼓勵讚賞 遠遠比打罵有效

「雖然小朋友個性各有不同,但有很多個案都可見到,小孩子的自信皆源自於鼓勵。」家長應該要多加讚賞,避免以打鬧的方式教導子女,更重要是需要教導小朋友,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比如說小朋友做了一件勞作,他們會問大人覺得怎麼樣,家長可以反問孩子覺得自己做得如何,如果孩子堅持要知道你的評價,就可以面帶微笑的告訴他:『其實我怎麼看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你覺得怎麼樣。』」讓孩子明白,重點在於自己的看法,而非他人的評價,如此一來,小朋友的自信心及情緒變會得更好、更穩定。

家長所需要做到的要點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亦可能是源頭。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任何狀況,應該抱著「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不要使用「打鬧嚇」的方式:「用打鬧嚇的方式去恫嚇孩子,相反會令他們腦中的杏仁核作出反應,導致他們無法控制情緒、做到家長的要求。」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先要控制好情緒;其次,是要傾聽孩子說話,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就可以令到情況改善;最後一點很重要,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家長可以用溫和的方式,向孩子解釋講才孩子正在做什麼、令他有「自我覺醒」的動機,再向孩子引入正確的方式,去增強動機。如此,當家長每做一次,小朋友就會於腦中落下種子,隨時間變化,一切都會有所改善。

大小適用的冷靜不二法

大人小朋友都會有激動、焦慮的時候,這時候很可能會說出傷害性的話,但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大人小朋友解除這種狀態?建議大家可以使用腹式呼吸。

先放鬆思緒,再用緩慢的節奏進行深呼吸,吸至腹部漲起再呼出口氣。大家可以順應呼吸,做67下,便可平復情緒,減少緊張感。另外,平日可坐於舒適的位置,放空思緒,閉目進行腹式呼吸,長久下來,會有安穩情緒、讓人心境安定的功效。

教養孩子方法有很多,但說到底其實作為家長,最終目的何嘗不只是希望他健康快樂地成長?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他嘗試,結果或許與你所期望的未來不盡相同,但亦可能越乎你的想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