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勿看輕
中醫教你化濕一身輕

1

水腫及肥,只是一線之差?中醫師指,兩者是大相徑庭。水腫成因大多是身體內部機能出現問題,五臟六腑未能發揮正常功用。當過多濕氣滯留於體內,身體部位便會浮腫,產生肥胖的錯覺。然而,水腫所牽涉的影響更深遠及廣泛,故應及早治療。而中醫師就教大家可以透過外在及內在方法調理,以按摩穴位配以食療湯水,就能簡單化解濕氣,不用再受濕重之苦。

 

2

海鮮是濕寒的食物,會加重脾胃消化負擔,減慢化濕過程,故不宜進食過量。

水腫,中醫認為是心、肝、脾、肺、腎五臟中,其中一環出現功能失調的現象,導致體內水液滯留,繼而引發頭部、臉部、腹背或四肢浮腫。中醫師邵磊剛指出,以下有3個主因引發水腫。

首先,地理位置問題,香港經常受到暖濕的海洋氣流影響,天氣變得極為潮濕,特別是春季,牆身更常見水珠,加重人體濕重的情況。其二,飲食不定時和不當的飲食習慣,如進食過鹹甜或肥膩的食物,均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引致機能受損,氣血運行不暢;而進食生冷食物,如壽司、海鮮、凍飲,亦會使脾胃被濕氣受困,不能發揮正常功用,令濕氣難以排出而滯於體內。其,疲勞過度亦是一大常見的病因,香港人工作忙碌,長時間工作,而又缺少運動,在消耗多、休息少的情況下,五臟六腑未能得到良好休息,進一步削弱五臟運行,減低自我化濕的效能。

以下為水腫常見的外觀特徵,大家可以藉此參考。

檢濕站

n   早上起來發現兩頰或眼下浮腫

n   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 3 秒後放開,會陷下小凹洞,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n   腹部腫脹,移動時會有水聲

n   經前容易水腫,體重可能會上下超過 1 公斤

n   經常覺得疲倦,頭部感覺昏

n   四肢沉重無力,於下雨天更甚

n   大便稀軟,黏黏的難以沖掉

n   肚子容易脹氣,而且在不餓的時候會腸鳴

n   舌頭有厚苔

 

邵醫師續指,水腫可劃分為陽水及陰水兩大類別:

陽水患者發病急,但病程較短,多於數日間形成。發病起因常見於外在病邪,如食用海鮮蛋白等濕毒食物,令濕氣聚凝於體內未能排出。患者會先從眼臉開始水腫,繼而蔓延至四肢及全身,嚴重者更可能會出現胸悶腹滿,氣喘不能平臥的情況;而陰水患者發病則較慢,多因內臟出現機能衰退,脾腎虛弱而形成,情況較嚴重,水腫會先由下肢發起,再遍佈全身,按後會長久凹陷。

治療方法: 

3

大家閒時可多按壓足三里,有助增強脾胃功能,減少水腫情況。

雖然都市人生活忙碌,但只要按對穴位,即使身處辦公室仍能有效應對水腫問題。邵醫師指,大家閒時可多按以下2個穴位:位於內踝尖上方3寸(約四指寬),脛骨後緣凹陷處的三陰交,常按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下肢水腫,還可美容抗衰老;以及位於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調理脾胃健康,扶正祛邪。

至於內在調理方面,如上文所言,水腫主要劃分為陰水及陽水。站於中醫角度,大家要因應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才能治標又治本。對於陽水的病者而言,由於發病急,需要盡快處理,但同時病情亦較輕,相對較易調理,應以發汗,利尿為主。而陰水的病者則需多加留意,因涉及身體內臟的調理生息;而受損的機能需要較長時間休養,宜以健脾溫腎為主

邵醫師認為,日常生活中亦有不少食療都可以舒緩水腫的情況,當中尤以能夠配合四季節氣為佳。春夏二季以袪濕利水為主,秋天以滋養肺胃為首,冬天則以益氣補陽為大前題。例如:春夏可選用薏米、紅豆及冬瓜入饌,秋冬天可加入伏及白。而性平的粟米亦不失為一個去水腫的好選擇,因為一年四季亦適宜,而且沖泡簡單方便,迎合都市人需要。

 

4

薏米及紅豆均可達到袪濕利水的功效,而且沖泡方便簡單,適合都市人。

醫師建議大家閒時可煲薏米冬瓜瘦肉湯,性平溫和,有效去水腫,惟孕婦服用前應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材料:    生薏米2,紅豆5錢,冬瓜1斤,陳皮1角,瘦肉半斤

做法:    洗淨紅豆,用清水泡兩小時;新鮮冬瓜保留冬瓜皮、瓜瓤和瓜仁,洗乾淨,切件;生薏米、陳皮和瘦肉分別用清水洗乾淨。

將瘦肉出水,再把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8碗清水,水滾後改用中火繼續2小時左右,加入鹽調味,即可飲用。

 5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