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得到 便不要幫忙

無論你是新手上路,或是富有經驗的父母,相信都必定會遇到同一難題「小孩子太依賴了」。雖然已三歲孩提,但「吃飯仔」時還要爸爸媽媽一口一口的餵食;即使四歲,但玩樂過後仍要爸爸媽媽「執手尾」,把玩具收好。在父母面前,小孩子就彷彿永遠不懂自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要他人代勞。那麼,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才對小朋友的成長有幫助呢?

 

孩子做得到 切忌幫忙

經常建議母,小孩子自己能夠做得到的事情,便千萬不要幫他。如果三歲的小孩子已經懂得自己用湯匙吃東西母便千萬不要因為怕食物變涼、擔心他吃不飽而去餵他;如果四歲的小孩子不肯收拾玩具,便讓玩具繼續放在地上直至他自己收拾好為止。為凡事代勞,只會令孩子產生「即使不努力,最後也有其他人代勞的心態」,甚至把自己本身的責任當成別人的責任。

適當地讓孩子承擔後果

地讓小朋體會,他們需要為的行為負責。例如,當孩子堅持不自己吃母便把食物收走,直至下一餐前,都他零食;假若收拾玩具,便不帶他們外出玩耍等,令他慢慢意識到自的行為會產生相應的後果大家要留意的是,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狠心」的讓孩子餓,也不是「狠心」的讓孩子被玩具絆倒,而是要給他們上一課,令他習承擔後果

爸爸媽媽先處理自己情緒

道理每個人都懂,但如何實行卻又是另一種難度。教養小孩子的難度在於爸爸媽媽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母可以這樣想孩子吃飯的目的並不單是飽他們,是要讓他們學會自己進食。所以,當中的煩悶就是學習過程一部分同一道理,母可能對雜亂的玩具看不過眼,認為自己收拾反而更加容易,但當中的重點是要使孩子培時刻整潔的習明白到一時的忍耐可換來將來裨益,花一點耐性去教導孩子,絕對值得

正面強化 讓孩子建立成功經驗

見小孩子可以自己進食和收拾玩具母便要把握機會用肯定的語氣說話強化這些正面的行為,例如「小明大個仔啦,可以做到自己食飯」、「 我好欣賞你自己將玩具收拾好」等。適當的稱讚和鼓勵不但可以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只要努力和嘗試便可以得到進步。孩子一點一滴地累積透過克服困難及惰性而得到進步,將會成為他們立自信心的基石,使他們長大成人後更有勇氣和信心面對更大的挑戰。

 

  

You may also like...